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钱塘快评」清明加班怼怼怼就够了吗?-要闻

2023-04-05 21:04:48 来源:杭州日报


(资料图片)

4月4日,疑似“成都一家企业因清明节被强制加班怒怼领导”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热传。聊天截图显示,事情起因是,员工陈某因被领导安排清明加班而暴怒,将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加班积攒的怨气一并发出,引起了部门同事的集体共鸣,纷纷要求辞职。

高强度加班、怒怼领导、员工集体请辞,又涉及裙带关系、对上阿谀对下蛮横等乱象,此事想不引爆舆论都难。涉事内容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查明真相,但因为加班和职场问题引发的网友热议,却是一个反思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契机。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尝过超时工作的滋味。无论是处理临时突发任务,还是工作积压如山临近期限,抑或是拖到不能再拖,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超时工作的理由。尽管大家工作节奏、工作环境虽然千差万别,但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讨论声潮,交织出了人们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每个员工都应被善待。

现在,不少“打工人”调侃自己是“乙方”。“乙”,源自于订立合同时的甲方乙方。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乙方一般是指负责实现目标的一方,在法律层面上,甲乙两方原本具有对等的权利义务。但实际契约履行中,相较于乙方来说,甲方因牢牢掌握出资、验收等环节,往往占据更多主动权、更大主导地位。在这样一种不完全对等的工作关系中,产生了“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的相处模式。“社畜”“乙方”这些词汇创造、流行的过程,折射出不少人在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在琢磨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嘲是真,而在自嘲背后的疲惫和困惑也是真。

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不做工具人”“我们的嘴替”……实际上,网友们的这些热议,既有对生命健康、生活品质的珍视,也有“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路上”的叹息,更有辛勤劳动与休息保障、加班奖酬等权利享有相匹配的现实期待。

我们应该思考:超时工作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做好劳动权益保障?不能让劳动者在无保障中“裸奔”,也不能让拼搏者在流汗后寒心,以更加人性化的姿态为劳动者护航才是正道。比如,清明节是法定节日,劳动者依法行使休假的法定权利,合理休假是条条款款,指向清清楚楚,背后道理也明明白白,原本无需唯唯诺诺。

实际上,今天,随着更多“90”后、“00”后踏入职场,一种新认同和新的职场文化正在形成之中。个体人格独立、平等,不以职级等任何因素而有所损益,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凌驾于他人的人格之上,这是普遍共识,也受到法律明确保护。形成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职场氛围,正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表现。

标签:

上一篇:今日精选:河南影视广告公司有哪些_河南影视广告公司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