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城乡结对助推教育均衡
——我市全力构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 记者 陈凡逸
近年来,我市通过探索建立区域教师联动发展模式,全力构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红领巾的形状是钝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在汇西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富顺县怀德镇大城九年制学校的教师江兴英为孩子带来了一堂数学课。经过“城乡联盟课题”两年多的磨练,她的教学风格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同时赢得了城区学校的好评。“通过观摩城区优秀教师的课堂活动以及与城区教师交流,我懂得了在课堂上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江兴英说。
江兴英教学风格的转变得益于城乡教育单位的结对课题研究。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壁垒,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2020年12月,富顺县童寺学区教育督导工作室、自贡市汇西小学校、大安区何市镇中心学校立项了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城乡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组按照差异性、互补性和城乡教师交叉结对组合的原则,围绕“职业道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要求,通过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途径,采取问题导向、同伴结对、研训融合、专家引领、跟岗实训、交流展示等措施,致力于引领城乡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该课题组已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开展专题培训10余次,组织城乡教师师德报告会4场,城区教师送教送培60余人次、体验式教学32人次,农村学校到城市小学跟岗实训100余人次。经过多次成果优化调整,凝练出城乡联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策略、路径、机制等,形成教育教学论文274篇、教育叙事36篇、教师成长记101篇、报告6份、师德案例和教育故事52个、活动简报40余篇等物化成果。
“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逐步形成了教师梯队式培养模式,推动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教师抱团成长的目标。”该课题组主研人员何英介绍,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在城乡联盟学校内得到常态化应用,还推广辐射到沿滩区、贡井区10余所学校,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引领效果。城乡联盟学校还与安徽省合肥市、吉林省延吉市以及四川省资阳、内江、达州等地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探索城乡教育联动、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策略,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2年底,“城乡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荣获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2022年度阶段研究成果一等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