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圣教序》中撇的变化。“撇”古人称为“掠”(如用篦之掠发),所以我们在写“撇”画时,一定要做到干净利索、力到笔端,决不能拖泥带水。“撇”画在行书中也是变化多端,《圣教序》中“撇”画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长撇
【资料图】
长撇在楷书中是有固定位置的,而行书除了本来就长的撇,还可以即兴夸张,使本来不长的撇变为长撇,增加了字的舒展飘动之意。如"尤、声、名、身"等字。
长撇可以出尖,也可不出尖,如"蠢、者、宏、躅"等字。
长撇中还有一种回扣撇,如"庸、序、庆、迟"等字,大大增加了撇的力度,不再有轻飘之感。可见撇画书写的过程还是比较自由的。
(二)短撇
短撇一般用在字的顶端,要求出笔迅速。一种是平而短,厚重劲健,多用于字的上端,如"乎、千、重、秘"等字。还有一种是侧而短,出尖不明显,如"彼、化、行、伪"等字。
(三)启下撇
启下撇就是呼应、引领下一笔的撇。行书中有撇的字,撇画往往出钩,如"者、尤、感、庆"等字。撇画顺势入笔,出钩急促,似尾端有弹簧弹出一样,这样的撇画大大增加了字的放射感。
(四)弯头撇
弯头撇就是撇的头上,即起笔处有一个弯,主要是为了平衡,同时增加丰富性。如"右、布、有、若"等字。
(五)兰叶撇
两头尖如兰叶,修长、秀雅、流畅、轻松。如"厚、夫、历、拔"等字。
(六)弯曲撇
长而弯,飘逸、流畅,有" 步、故、沙、妙"等字。
(七)撇的组合
撇折。凡短撇与横连接时都一笔写成撇折,如"教、制、于、知"等字,增加了流畅,减省了笔画。
复合撇。复合撇指两个以上撇画同时存在,需要进行形态、方向和空间上的处理,各有妙处,如"苍、形、影、彩"等字。
标签: